玉屏朱家场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当前正值盛夏,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立足实际,创新构建“232”防溺水工作体系,通过压实责任、强化巡查、精准宣教、智慧赋能等多重举措,织密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两包”明职责,确保监管全域覆盖。该镇建立双重包保机制筑牢责任防线。一是“包水域”,针对镇域内70处重点河流、山塘水库,建立“镇领导包村、部门联动、村组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明确包保责任人,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齐抓共管”格局,确保水域巡查防护“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督”。二是“包人员”,制定专项方案,对全镇3870名未成年人实行“1名干部+1名教师+1名村干部+1名监护人”的“四级包保”动态管理,落实“每日一访、每周一课”,实现未成年人监护全覆盖。
“三抓”织网格,深化群防群控效能。该镇着力织密防护网格。一是抓队伍强救援。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常态化开展技能、体能、协同及安全防护培训,配备冲锋舟、救生圈、救生衣等专业装备,建立“1小时响应”机制,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救得下。目前已开展培训3次,覆盖180余人次。二是抓巡逻清隐患。建立“全域覆盖+分级管控”机制,由联系村领导牵头,组织包村部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对全镇水域进行拉网式排查,按标准配齐警示牌、救生圈、救生杆、安全绳等“应急救援四件套”,并实行“清单化整改、闭环式销号”管理。累计巡查重点水域680次,劝阻教育86人次,设置警示牌70块,配备救援设备70套,完成6处隐患整改。三是抓宣教入民心。采用“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线上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推送知识及警示案例;线下组织党员干部、“五老”人员、志愿者进校园、进村寨、进家庭,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资料、专题讲座、签订承诺书、村级广播循环播放等形式普及防溺水和自救互救知识。已召开群众会54场,入户走访600余户,签订责任状300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
“两清”筑屏障,智慧赋能动态监控。该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防控精准度。一是“一本台账清底数”。整合教育、民政、水务、综治等多部门数据,建立动态电子台账,精准掌握重点未成年人、监护人信息、水域地理信息、风险隐患点、包保责任人、巡查记录、设备分布等要素,实现“人、水、责”信息互联互通、实时更新、一键可查,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二是“一张地图清风险”。绘制重点水域精准“作战图”,标注点位、水深及环境信息。创新实施“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红高危、黄中危、蓝低危),巡查人员每日根据实况更新预警标识并上传工作群,确保风险隐患“发现一处、标注一处、整改一处”,实现水域隐患点位清、等级清、责任清。
通过系统性、创新性的“232”防溺水工作体系,朱家场镇多维度构建起坚实的防溺水安全屏障,有效守护了全镇群众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