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何以为热土?大龙开发区的“破局之道”

作者:来源:微铜仁
编辑:吴梦洁
责任编辑:季佩佩
校对:徐雪
审核:覃嵩松
来源:微铜仁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大踏步迈向新征程上,大龙开发区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以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科技研发、绿色发展等“七大热潮”为引擎,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正成为投资兴业、创新发展的黔东热土。


图片

大龙开发区。


实业强基


激活生产制造新动能


机器每一声轰鸣,都是经济增长信号。大龙开发区深谙“抓生产就是抓发展”的道理,聚焦新型功能材料、劳动密集型轻工,做大实物量以筑牢经济底盘。


作为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一核两区”产业布局的重要一极、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一核五区”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大龙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企业正开足马力、加快生产。今年1-6月,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13.48%,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图片贵州嘉尚生产车间。


在贵州嘉尚生产车间,自主设计的100米长隧道窑生产线创下“全球之最”,两条生产线日均产出锰酸锂80吨、日产值达200万元,尽显技术突破带来的产能飞跃。


劳动密集型轻工企业则为民生托底注入暖流。箱包产业园内,纯青箱包的12条生产线“哒哒”作响,240余名员工每月产出箱包15万个,打包发往非洲市场;阳光箱包、乐佳箱包等企业协同发力,为大龙开发区群众提供岗位,促进其就业增收。


项目攻坚


掀起建设提速新热潮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就业增收的“支撑点”。大龙开发区紧扣“三抓”要求,落实“5+3”工作机制,推动项目“签约即开工、开工即提速”。


图片

项目建设现场。


当下,大龙开发区项目建设现场到处是一片火热景象。为方能源近1900平方米的钢结构电芯生产厂房即将进行安装,投产后可年产1GWH高性能储能钠电池,产值超5亿元、带动100余人就业;麻音塘街道胜利村的排水防涝项目已完成90%,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辖区雨水排放系统,缓解汛期积水点排水压力。


从产业项目到基础设施,每一个项目都是“未来增长点”。凯金新能源从开工到试产仅用72天的“大龙速度”,正是大龙开发区项目攻坚的生动注脚。


智造领航


点燃科技研发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大龙开发区大力鼓励企业深耕工艺优化、技术创新,以“智造”引领产业攀升。目前,大龙开发区集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技术中心4个。


汇成新材料联合中南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攻克“锰渣处理难题”,于2021年建成“利用硫化锰制备动力电池材料生产线”,现日处理硫化锰渣约200吨,产出锰金属量约20吨和镍钴金属量1吨。同时,原料成本降低22%、用电消耗降低90%、耗水量降低50%。


图片

汇成新材料生产车间。


园区企业不仅在产业链上抱团发展,还在技术上协同突破。2024年,中伟新材料与汇成新材料联合贵州大学、贵州唯特高新能源有限公司等申报的“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与回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更值得关注的是,汇成新材料主导或参与制定《电池用硫酸锰》《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6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从“跟跑”到“领跑”,技术话语权持续提升。


才聚沃土


构筑人才汇聚新高地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引留育用”的全链条保障机制,让大龙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目前,大龙开发区拥有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77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54名,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产学研示范企业2个。


在这里,人才与产业深度绑定。中伟新材料訚硕团队深耕锂离子电池研发20余年,开发100多个创新项目,成功研制2000多个新品,推动企业三元前驱体与四氧化三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8%,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中伟及中伟循环实现产值139.5亿元。


图片

汇成新材料实验室。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董雄文是园区“锰”系材料专家,从事单质锰、锰氧化物、锰系动力电池及材料等技术研究近30年。2019年,他加入汇成新材料,带领企业攻克高纯硫酸锰、四氧化三锰技术难关,让“大龙造”材料性能跻身前列。“人才引擎”正驱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跨越。


绿韵赋能


绘就生态发展新图景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大龙开发区坚持“发展与环保并行”,2023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2024年入选全国无废园区典型案例,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工厂在此扎根。


从“固废”到“资源”,大龙开发区的绿色实践充满创新。红星电子通过精准回收技术,实现从废旧锂电池中提取镍、钴、锰、锂等元素,再作为原料用于锂电池制造。目前,红星电子已形成年处理1.5万吨废旧锂电池及材料产能,镍钴锰的回收率达98%以上、锂的回收率达95%以上,让“城市矿山”变“金山银山”。


图片

红星电子厂区一角。


固废“消化干净”的同时,空气质量也在持续改善。2018年,华电大龙投资1.57亿元对两台300兆瓦装机量的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将每立方米排放废气中二氧化硫从400毫克降至35毫克以下,氮氧化物从100毫克降至50毫克以下,烟尘含量从30毫克降至10毫克以下,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显著降低。


营商优服


厚植服务升级新优势


“企业有需求,我们马上办。”这是大龙开发区的服务承诺,更是“贵人服务·一视同仁·满意大龙”营商服务品牌的生动实践。


政务服务持续“提质增速”:政务服务中心推行“法人+自然人”“咨询+投诉”的“一窗通办2+2”模式,将梳理的421项服务事项100%纳入综合受理;联合铜仁市政务中心,对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16个领域的信息核查进行系统性重构,打通数据壁垒,使企业申请材料精简95%,办理环境压缩94%,办理实现从34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提速近400%,极大方便了企业抢抓机遇。


图片

税务部门进项目服务企业。


为当好企业“保姆”,大龙开发区服务企业专班与“企业之家”融合,集“企业商务服务”“企业诉求接处”“惠企政策兑现”三大功能于一体,积极推进“问题不过夜、有事马上办”。今年来,“企业之家”已累计处理各类办件397件。


区域协同


铺展合作共赢新画卷


大龙开发区地处湘黔交界处,是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和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依托湘黔铁路、沪昆高速、沪昆高铁(铜仁南站)等交通网络,这里正以“开放姿态”拓展合作“朋友圈”。


图片

便捷的交通网。


从飞地经济到跨区域协同:2012年建设的石阡飞地产业园已入驻28家企业,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服装、包装等,成为资源互补的典范;2025年,与万山经开区、玉屏经开区签订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深化能源、物流、招商引资、产业链等领域合作;与湖南新晃于2025年5月签订经济协作示范园建设合作协议,推进规划同图、产业同频、要素同价、设施同网、服务同园等工作,构筑湘黔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新生态”。


大龙开发区打好“邻里关系”,也欢迎“远方来客”。借助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新型功能材料离岸研发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铜仁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户铜仁的机遇,推动园区企业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深化技术合作,加快成果转化。


从产业集群到创新驱动,从绿色发展到区域协同,大龙开发区正在黔东大地上书写“热土”的新篇章。向着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千亿级、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战略目标奋勇迈进,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热土,必将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