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屏侗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无数劳动者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为这座城市注入温暖的底色。54岁的公交车驾驶员杨洲成便是其中之一,他手握方向盘20余载,以过硬技术和“有温度、有耐心”的暖心服务,成为市民心中的“文明使者”。
清晨5点半,城市尚未苏醒,玉屏荣群公共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停车场已亮起微光。杨洲成的身影准时出现,围绕着他的“老伙伴”——一辆整洁的纯电动公交车,开始例行车检。灯光、刹车、轮胎、仪表盘……每一个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6点整,公交车准时驶出停车场,开往彰寨方向。7点整,车辆稳稳停在彰寨终点站。这样的场景,杨洲成经历了20年,风雨无阻。
杨洲成的驾驶生涯,与玉屏公交的发展、城市文明的提升紧密交织。他执行的“五天一循环”班次中,有3天固定奔跑在田坪至彰寨、玉屏至柴冲、鹅滩至林冲这3条“赶集线路”上。这些线路连接城乡,服务着大量赶集的老人和孩子,路况复杂,对驾驶技术和耐心都是极大考验。20年岁月流转,杨洲成目睹了太多变化。
杨洲成说:“现在变化很大,乘客们不慌不忙排队上车,主动让座给老人、孕妇等,我看着车厢里和谐的场景,心里头很舒坦。”
2018年,玉屏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窗口”,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客运交通的监管力度,强化车站环境卫生整治、规范运营秩序,并在车站有效开展文明告知、文明提醒、文明规劝,引导规范文明出行。同时,开展“玉见最美·的哥的姐”评选、“玉见·最美交通人”暨交通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全面树立良好的从业人员形象,提升交通运输窗口行业服务品质。
文明城市创建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也点燃了杨洲成更深的职业热忱。
杨洲成说:“我开公交车,刚开始是图个喜欢,开着开着,这份喜欢变成了热爱。这份职业养活了我们一家人,也能实实在在地帮到乡里乡亲。”
穿梭于城乡之间,杨洲成的车厢里充满人情味,也上演过不少惊心动魄又温暖人心的故事。寒冬清晨跑乡村线路,常有村民热情问候并邀请他吃早饭;遇到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总有熟悉路况的乡亲提前打电话提醒他绕行。这份来自乘客的信任与关怀,是他坚守的动力源泉。而杨洲成,也总在乘客需要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乘客姚元海说:“杨师傅为人处事相当可以,我们很感谢他。”
最惊险的一次,一位老人在车上突发疾病,口吐白沫、意识全无。杨洲成立即靠边停车,第一时间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同时请周围乘客协助,小心地将老人平放在地面上,并迅速移开周边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的物品。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关键“黄金时间”里,他始终密切关注着老人的状况。最终,他的果断与专业为老人赢得了生机。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耐心搀扶腿脚不便的老人上下车;细心安抚坐过站哭泣的孩子,并安全送其回家;多次为迷路的老人、孩童联系家人等等。
杨洲成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帮助群众,以心换心。”
杨洲成的“用心”,渗透在每一个细微之处。他的驾驶座旁,常年备着一个“爱心小药箱”,藿香正气水、风油精、创可贴等应急药品一应俱全。每次出车前、收车后,他都会对车辆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安全无虞。这些看似平凡的坚持,正是他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和对乘客无声的尊重。
“优秀驾驶员”的称号来之不易,考核标准涵盖了安全行驶里程、服务规范、乘客满意度、车辆维护等方面。杨洲成凭借二十年如一日的出色表现,2021年至2023年,连续3年将这份荣誉收入囊中。
同事赵忠贵说:“杨师傅这个人,工作上很负责、很积极,对客人很有礼貌,对同事也很好,他是一名优秀的驾驶员。”
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体现在公共交通这样的民生细节中。杨洲成和他的同事们驾驶的,不仅仅是一辆辆交通工具,更是一座座流动的“文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