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贵州玉屏: 让“群众呼声”汇聚成“幸福掌声”

作者:众望新闻
编辑:徐雪
责任编辑:季佩佩
校对:吴兆宁
审核:覃嵩松
来源:众望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夜幕降临,玉屏侗族自治县㵲阳河畔的夜市街灯火渐亮。瓜果冷饮、特色烧烤、露天小酒馆等沿路排开,烤生蚝的香气在熙攘人群中弥漫。这升腾的“烟火气”,不仅是百姓生活的热闹场景,也是玉屏深化作风建设,用心解决民生难题的生动注脚。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玉屏侗族自治县聚焦群众关切,坚持开门教育,通过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以扎实作风办实事,用暖心服务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主动服务解难题 夜市烟火添活力

面对发展的“夜市经济”,玉屏把群众的声音,作为改进工作的线索,公安、市场监管、水务等部门主动下沉一线,靠前听取摊主和市民意见,针对反映的供水、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精准施策。

为保障夜市供水,黔东水务公司组织施工人员来到茅坪大道,工人们加紧铺设了供水管道和直饮水管道。“管道铺好了,取水太方便了!”摊主朱师傅指着不远处的直饮点高兴说道。公安民警分班巡逻、驻点值守,用“警色”守护“夜色”平安;摊主们也自觉清扫地面,规范投放垃圾,共同维护良好的经营环境。

“夜市是咱老百姓的‘饭碗’,环境好了,客人多,我们干得也舒心!”杨师傅一家三口麻利地打理着生蚝摊,言语间满是干劲。

各部门靠前服务与群众自觉参与的良性互动,让夜市充满发展活力与民生温度。

当传统夜市烟火正浓时,7月24日,旺加惠广场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同样人气火爆。该县中医院的医生们走出诊室摆起了“摊位”,为市民提供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健康咨询、药膳体验等服务。“白天上班没时间,晚上遛弯还能顺便做个推拿,医生手法真好,我这肩膀舒服多了!”刚体验完肩颈推拿的市民吴女士说。该县中医院副院长赵鹏艳表示,此举是为了让中医药文化更接地气、更惠民便民。

“回音壁”连民心 小事速办暖人心

“应民呼·玉屏‘回音壁’”成为连通民意的桥梁。该县创文指挥部线上线下同步收集诉求,推动多方联动,落实“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理念。

“路旁杂草高,怕有蛇出没”,该县住建局24小时内清理完毕;“路灯不亮了”,平溪街道立即更换移民新区故障路灯;“公共过道变菜园,虫子乱飞真闹心”,皂角坪街道迅速行动还“道”于民……今年以来,已解决此类“民生小事”46件。

扎根社区践初心 “好日子”里看变化

“办事方便快捷,事情很快就有着落。”这是文水社区居民的普遍感受。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文水社区通过开门纳谏、干部下沉等举措,让治理精度与服务温度融入每个角落。

“社区干部下沉一线,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及时了解群众困难、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文水,大事不出街道’。”社区居委委员赵娟介绍道。作为全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文水社区今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50余场、政策宣传70余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解决社区治理难点问题15个。

“环境变美了,生活丰富了,包饺子、读书会等活动常有,日子更有滋味了!”福鑫小区居民王宏对此深有感触。社区服务的提升,让居民直接感受到了务实作风带来的温暖。

从夜市里的精细保障到社区中的贴心服务,从“回音壁”的快速响应到特色场景的惠民举措。玉屏抓实开门教育,全力做实做细做优民生工作,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让“群众呼声”汇聚成“幸福掌声”。

通讯员:冉丽娜 涂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