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铜仁市碧江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团结广场上,一场特殊的“露天电影放映会”温情上演。103岁的抗战老兵姚源兴亲手调试放映设备,为市民放映抗战电影,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观众们,当年我抬着发电机、挑着放映机放电影。今天,我再请大家看一场电影!”电影开播前,姚源兴声音洪亮地向现场观众讲述起自己的经历。1958年,从部队复原后的他加入玉屏侗族自治县电影放映队,彼时的放映设备十分笨重,他和同事们常徒步翻山越岭,把光影送到偏远村寨。
时间回溯到1922年,姚源兴出生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一个贫寒家庭,曾靠亲戚资助才得以走进学堂,先后就读于玉屏县城镇中心小学、省立铜仁师范。1944年,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山河破碎、百姓流离,正在求学的他目睹家园遭毁,毅然响应号召投笔从戎,与同窗一同加入青年远征军,“当时就一个念头:拿起枪杆,把侵略者赶出去!”
他回忆道:“那时候,日本人经常用飞机把我们国家美丽的山河到处都炸得稀烂,所到之处就烧杀抢夺,老百姓生活过得很艰苦,我的心里只有恨,凭着年轻人的朝气,我毅然报名从军。”正是这份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国家的深情,推动姚源兴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贵阳教导营完成集训后,姚源兴辗转云南昆明,乘飞机抵达印度汀江,加入孙立人兼任总队长的新一军干部教导总队学习训练。1945年4月,他被分配至新一军新38师辎重营,随部队驻守缅甸腊戌一带。缅甸气候湿热,艰苦的环境里,他和战友们始终咬牙坚持,“只要能打胜仗,再苦都不怕。”
1945年6月开始,随着抗战局势扭转,姚源兴所在部队奉命回国,陆续抵达广西南宁。同年8月,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时,那一刻欢呼声响彻营地。此后,他随部队赴广州训练,1946年前往东北长春,任国民党第一兵团新七军第38师辎重营汽车队驾驶排长。1948年,他在长春集体投诚,1949年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炮兵34团观察连继续为国家效力。
在解放军部队,姚源兴迅速成长,先后到黑龙江省营宝泉岑机械农场、吉林省密山机械农场、黑龙江省柏根里机械农场工作。1958年,姚源兴从部队复原参加地方建设,进入玉屏侗族自治县电影队,这一干就是数十年。期间,他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用另一种方式继续“为人民服务”。
姚源兴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巨变,从村里不通电、出门靠步行,到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路灯点亮夜空;从购物凭粮票布票、看病跑几十里路,到手机扫码付款、社区卫生室全覆盖、大病有医保兜底……
“现在的生活好啊!作为一名解放军感觉很幸福,希望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老百姓更加幸福。”说起这些,老人的脸上满是欣慰。
姚源兴的故事,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代人的缩影。他从战火中走来,在和平年代见证祖国繁荣,用一生诠释着“爱国”与“坚守”。这位百岁老兵,就像一座矗立于岁月长河中的精神丰碑,持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繁荣与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