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变迁|玉屏农村居住环境的巨变

作者:赵尤先
编辑:季佩佩
责任编辑:吴兆宁
校对:杨可佳
审核:赵林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为记载玉屏侗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玉屏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玉屏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县政协组织人员精心编撰了《变迁》文史书籍。微玉屏将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玉屏农村居住环境的巨变
赵尤先
  我出生于1963年,1984年12月退伍回到家乡朱家场镇龙眼村,有幸当了5年村干部,1992年进入了朱家场镇人民政府工作。1984年,正值玉屏侗族自治县成立,一切都像崭新的一样。我也正好赶上参加和见证玉屏建设大发展,改善玉屏农村居住环境的大好时代。
  房子是个宝,是温暖的港湾,是幸福家庭的象征。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成立玉屏侗族自治县至今的40年间,我亲眼见证了玉屏农村从木瓦房到砖木瓦房,从砖混平房再到明亮宽敞高大舒适的楼房的华丽转变。
木房勉栖居
  20世纪70代以前,玉屏农村的居住环境条件非常差。我所在的朱家场镇龙眼村居住环境也和全县一样,全村基本上是老木房。
图片
老式木房
  改革开放前居住环境是咋样?在朱家场镇前光村担任30余年的老党支部书记万天树最有发言权。如今万天树已年过九旬,精神焕发,身体硬朗。他说他们村原先很穷,被称为“穷光村”。
  1950年,万天树家先是立了个木架子,盖了点瓦,用木板简单围夹了一下勉强能居住。邻里说他的房子是千只眼,万盏灯,白天透阳光,夜晚吹寒风,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大落大漏,细落细漏。由于当时无钱装修,立房10多年后才慢慢请木匠进行几次装修并安装板壁,农村人叫“坐屋修屋”。
  万天树的子女多,刮风下雨的时间,来客人的时候,只好叫两个儿子去寨上隔壁邻居家去借宿舍(与邻居家小孩睡)。因为刮风下雨小孩就睡不着觉,害怕房顶瓦片被风刮跑掉落下来砸到头。
  到70年代时,万天树家才修了一栋五柱七的木瓦房,还有一个偏屋做伙房。
  到了80年代初,玉屏农村的住房多半是木架结构,伴有少量的土木、砖木房。形式大部分是串梁式和抬梁式瓦房,绝大多数都是立的“五柱七”的大木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左右,四列三间套。当然也有连五间和连七间的。家底好或兄弟多的就多立几间。家庭人丁兴旺,劳动力强的人家,也有立大门修四合院,修两楼一底的吊脚楼大木房的。
  立3间木房的农户,大部分左边都配立两间一楼一底的厢房,右边搭一间厕所或猪圈小屋。正中前面是两米宽、四米长的阶檐口,迎客休息的地方,跨入大门就是堂屋,堂屋后是道弄间。左边一间大部分隔半间做伙房,后半间做卧室。中间堂屋做客厅,中堂墙壁上安装有神龛、神榜、神匾,是大家祭祀先祖和举行重大喜事的重要场所,右边一间也分成两间做卧室。整栋木房除顶盖青瓦和三合泥土地面外,全都是木质材料。
  这些房屋外观简朴、面积较小,安全性能差,防风、防火性能较弱。加上当时农村大多是烧柴火和烟煤,农户的厨房又与隔壁的卧室连在一起,房间都被烟雾熏得漆黑。还有的人畜共居,遇下大雨或晴久了的猪粪牛尿及久存的排水沟污水,经常散发出阵阵难闻的臭气。
  由于居住环境差,特别是夏天,无数的苍蝇、蚊虫漫天飞舞,乘机找人叮咬吸血。晚上要想睡得好觉,每家必挂蚊帐,睡觉前必用拂尘清扫、驱赶一遍帐内的蚊子。而对付上蹿下跳狂欢的老鼠,村民们无所不用其极予以消灭,用药毒、铁板夹、养猫捉、编笼套等,但都是治标不治本。
  木房虽然解决了居住有屋的问题,但舒适度很差。
砖房始升级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了,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许多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农村有经济头脑、有文化知识、有手艺技术的农民办砖厂、办瓦厂、开砂石厂、木器家具厂,有的办养鸡场、养鸭场,养猪、养牛、养羊等,一时间兴办了许多私营乡镇企业和私人加工厂,少数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用青红砖建房。
  当时兴建的房屋大部分都是砖木结构,四周火砖围砌至房顶,上面房顶架檩子,铺椽皮、盖瓦,极少数用钢筋水泥现浇平房的。那个时期农村到处都有火砖厂,村村都做火砖,修栋三间套一楼一底10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房屋大约要4万元左右。当然,这里指的是简易石灰浆粉刷,木制门窗,花纹玻璃,屋顶是架檩子盖瓦,大门单面,瓷砖水泥地板。
  由于农村普遍经济不宽裕,修建房屋过程中都是讨人帮忙,谁家想建房,都是经过几年苦心筹备,师傅小工都是讨的寨上家族和亲戚朋友,做工只供酒饭和一包廉价的纸烟,不开工钱。基本上是一厨一厕,楼上楼下八室两厅,如两层混凝土钢筋现浇房、预制板盖第二层楼,走明线安电灯,外墙不经过粉刷,农村人叫清水墙。整体房屋结构统称为四室两堂,厨房厕所在一旁。总计费用需要6万元左右。
  到了90年代中期,玉屏农村一般都以“凹”型两楼到三楼一底的砖混结构房子款式较多。大部分户型是前面四根柱子,楼下、楼上前面1.5到2米的通道走廊为小青瓦屋面砖木结构款式。这些房屋多半开间为13米左右包边(堂屋5米,两头房间各4米),进深一般为5米,有预制楼板、基脚、过梁、楼梯、大门框架、房门框架、阳台、挑檐房顶等构件,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造而成。
  砖混结构的房屋其优点是:工程造价较低,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安全性、稳定性。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因而在农村住宅建设中运用最为普遍。
  到了21世纪初期,农村新建住房造型多样,又由简单的楼房变为钢筋水泥结构的精致装修房,不但有外墙瓷砖,室内地面水泥变为瓷砖地板,墙面粉刷变为瓷砖或木质墙板,窗户由木质变为塑钢。房间功能设置接近城市住房,房内有卧室、客厅、餐厅、卫生间、席梦思床、吊灯、空调、大屏幕电视、双音响话筒。两楼一底的房屋大约需25万至30万元,此类住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即主要承重构件包括梁、板、柱、基脚,房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楼房且舒适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对改善农村农民居住环境实行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对乡村生活环境和住房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水改厕和立面改造。第二步,对农村危房户进出路面、门口院坝、住房等进行全面帮扶改造。第三步,对全县的贫困户、危房户、无房户进行移民安置搬迁,并对居住周边环境进行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培植一些盆景花草。
  首先,框架结构已成为农村住房的主流。这些住宅在外观和结构上与传统农村房屋大不相同,其主要特点是设计科学,安全性强,舒适度高,风格多样美观,采光好,排水快。现代玉屏农村房屋的户型大多为:占地面积100平方米,主体造价30万元到50万元,房屋层数为两到四层,建筑面积190平方米,房屋结构为框架式。外墙立面以白色真石漆为主,再配上大面积钢化玻璃,则可以营造明亮、大气的视觉感。
图片
新式别墅
  其次,房屋建筑材料更加经济耐用。以前作为主要建房材料的红砖、青砖被水泥板砖逐渐替代。由于水泥板砖的硬度大、安全性好、不浪费材料、基本没有损坏、损耗。需要做砖的农户只要沙子准备好,买上所需的水泥、选好场地用沙子合上水泥拌均匀后,再用水浇在沙子水泥堆子上拌均匀适度湿润,即可撮进机砖盒打紧压实就成一块水泥板砖了。这种砖既简单、又环保,没损耗,又省时、省力。
  再次,室内设施现代化元素越来越丰富。从内部布局来看,一楼为公共生活区、饭厅和会客室,厨房与楼梯间相邻,客厅和餐厅相邻,这样空间看起来更加宽敞。二楼为休息区,设置三间卧室,一侧卧室为主卧,带独立阳台和卫生间,建筑屋顶为平屋顶或双坡屋顶。在庭院一侧设有楼梯,可直通屋顶,将其作为观景休息平台使用。家庭耐用品得到升级换代。在基本保留老几件即双桶洗衣机、DVD、组合音响、双门冰箱、彩色电视机的同时,“新四件”即空调、智能手机、电脑、汽车也快速进入寻常农村家庭。
  第四,居住环境人文气息越来越浓厚。在饮水上,桶装或清洁自来水逐步取代了井水、泉水或溪沟河水;在能源上,电和天然气逐步取代了柴、草、煤;在清洁卫生上,水冲独立卫浴逐步取代了旱厕;在户外环境卫生上,垃圾有人收,污水有人抽,地脏有人扫,环保车奔跑;在村寨通道上,硬化路面通村连户。就是农村医疗保健设施也大有改善。现在农村不但有医疗卫生室,还有娱乐室,活动健身广场,甚至还有健身房。
  这40年来,我还亲身感受了许多变化,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往日的步行走路进县城上街变为公交车接送回家;从点桐油灯、煤油灯照明到电灯、电杠、LED节能灯;从用灯笼、马灯、电筒走夜路到太阳能、风能路灯、彩灯;从肩挑背驮农产品上街换钱到网上购物送货上门;从追求温饱到吃好穿好住好,再到外地观光旅游。
  在近几年中,玉屏农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了空前提高。2022年,玉屏获得了“全国村居清洁行动先进县”荣誉称号,成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宏伟战略的实施,我相信玉屏的人居环境会越来越美,希望玉屏的明天会更好、更美!

作者系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退休干部
本文选自《变迁》,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