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玉屏“新农人”陈其平在全国丰收节上“讲故事”

作者:来源:铜仁妹妹仔
编辑:徐雪
责任编辑:季佩佩
校对:吴兆宁
审核:覃嵩松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9月23日是第8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日,全国“美丽庭院看乡村 千家万户庆丰收”活动在吉林辽源举行。此次活动由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办,吉林省妇联、中共辽源市委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庆丰收,分享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与经验。

  会上,“十村百人千院”典型案例正式发布,展示了全国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这些案例是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优秀代表,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乡村的美丽与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01.png

  来自贵州省铜仁市玉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的“新农人”陈其平,以“美丽庭院”精品庭院代表的身份登台发言,向全国人民分享了她依托庭院经济实现个人创业、带动乡邻共富的奋斗故事,生动展现了铜仁市妇女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的实干担当与巾帼风采,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铜仁“美丽庭院”建设的丰硕成果。

  作为土生土长的郭家湾村人,陈其平曾为改善家庭生活外出务工,却因错失陪伴家人的时光心怀遗憾。随着乡村振兴政策在郭家湾落地生根,村里道路拓宽、水电完善,贡米、黄桃等特色产业逐渐兴起,每到桃花盛开的季节,大批游客涌入村里赏花购特产。这一变化让陈其平敏锐捕捉到商机 —— 闲置的庭院并非 “无用之地”,而是能孕育财富的“绿色银行”。在村支两委与市、县、乡三级妇联的动员引导下,她积极响应“美丽庭院”建设号召,凭借庭院经济“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的优势,毅然踏上返乡创业之路。

图片7.png

  创业过程中,陈其平始终保持探索精神,不断丰富庭院经济业态,打破“单一经营”的局限。她充分整合资源,一方面自学黄桃加工技术,通过“线上朋友圈推广+线下商超对接”的模式,让本地“土特产”变成畅销的“抢手货”;另一方面,精心打造民宿项目,推出“庭院+农家饭”特色套餐,在庭院里种满花草、搭建烧烤架、摆放竹茶座、用柴火灶烹制农家饭菜,还邀请游客体验果蔬采摘,让“小院子”充满烟火气,成功吸引“八方客”。更难得的是,她不忘带动身边姐妹,将大家制作的酸豇豆、糟辣椒等传统腌制品引入庭院销售,让承载着乡愁记忆的“老手艺”焕发生机,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新价值”。

  面对郭家湾黄桃曾因销路不畅陷入滞销的困境,妇联组织的技能培训为陈其平点亮了新方向。她克服普通话不标准的心理障碍,主动学习视频拍摄与直播技巧,注册抖音号“桃源小院晶晶”。从最初镜头晃动、说话紧张,到收到第一条询价信息,再到逐渐成长为村里的“网络达人”,陈其平用坚持打开了农产品销售的新通道。随着粉丝数量增长,游客与订单纷至沓来,她第一时间想到乡邻,为村里姐妹提供300多人次临时用工岗位,还主动帮助村里老人销售土鸡蛋,让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增加收入。当其他姐妹上门取经时,她毫无保留地分享创业经验、加工技术与销售渠道,用实际行动践行“不是一家富,而是大家共富”的理念,将网络“流量”切实转化为留得住游客、带得动乡邻的“留量”。

图片图片

  在发言中,陈其平特别提到,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嘱托,让她和乡亲们充满奋进力量。如今的郭家湾,路净、院美、果丰,宜居宜业的乡村图景令人向往。作为一名“新农人”,陈其平对未来有着清晰规划:一方面深耕“庭院+”经济,通过镜头推广有机农产品,构建“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庭院超市”,让家庭农场的优质产品走向全国;另一方面,在妇联牵头下整合民宿资源,重点串联女性带头人经营的店铺,打造亲子游、农事体验游线路,让更多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真正将郭家湾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微信图片_20250924150932.jpg

  陈其平的故事,是铜仁市妇联引领广大妇女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铜仁市妇联始终以服务妇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通过政策宣讲、技能培训、资源对接等举措,持续深化“美丽庭院”建设,培育出一批像陈其平这样的巾帼创业带头人,推动“美丽庭院”从“颜值提升”向“价值提升”转变,为全市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她力量”。下一步,铜仁市妇联将挖掘更多庭院经济发展典型,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鼓励更多妇女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建功立业,共同书写铜仁乡村振兴的巾帼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