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三十载 一颗初心育桃李
——记乡村教师罗林松的教育坚守
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的群山深处,57岁的罗林松已在乡村教育一线坚守了32年。从高中毕业的代课教师,到公办教师,再到新华小学校长,他始终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把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用生动的数学课堂为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走进新华小学教师办公室,罗林松正伏案手写教案,红笔标注的教学重点清晰可见,桌边整齐地摞着几本教学参考书。尽管年近六旬,他仍坚持手写教案,这一习惯已延续三十多年。
“罗校长对待学生特别负责,每天都认真备课,学生有不懂的地方,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语文教师舒雪贤说。
1992年8月,高中学历的罗林松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来到新华小学,成为一名代课教师。当时的学校条件艰苦,仅有8间瓦房教室,桌椅破旧,月工资只有几十元。但他对教学的热情从未减退,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名学生。
起点虽低,罗林松却从未停止学习。2003年,已代课11年的他进入铜仁师范学校深造。他格外珍惜这一机会,每天早早到教室认真听讲、细致记录,课后泡在图书馆钻研教育理论,为教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此后多年,罗林松扎根乡村教学一线,先后在田坪镇黄母冲小学、金竹小学等多所乡村学校任教。担任金竹小学校长期间,他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带头讲授示范课,帮助年轻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因表现突出,他多次获评“师德标兵”“铜仁市优秀山村教师”等荣誉。
2016年8月,罗林松回到新华小学任校长,同时承担四年级数学教学任务。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
面对学校众多的留守儿童,罗林松倾注了大量心血。学生吕怡棂家庭困难,他主动帮助申请补助;学生黄开稳学习跟不上,他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辅导,助其顺利考入铜仁一中。他还坚持家访,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经常自费购买教具和文具,用陪伴温暖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爸爸妈妈在外打工,罗老师就像父母一样照顾我。遇到难题他总是耐心指导,让我的学习不断进步。”吕怡棂说。
“学校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他们更需要关心和陪伴。我多花时间陪他们聊天,他们的心里会温暖些,学习也能更安心。”罗林松说。
罗林松与同事交流教学管理
重返新华小学时,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落后。罗林松在完成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主动撰写资金申请报告,积极与镇政府、教育局沟通。在他的努力下,教育局拨款为学校硬化了操场,更新了桌椅和教学设备,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看到学校逐渐改善,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我心里比什么都高兴,这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罗林松说。
在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罗林松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他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定期检查作业和教案,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评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他的带领下,新华小学在全镇教学评比中屡创佳绩,近三年有10余名教师获评县、镇优秀教师。他个人也先后荣获2019年“铜仁市优秀山村教师”、2021年社会副高级教师职称,以及2023年、2025年“县优秀山村教师”称号。
如今,57岁的罗林松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每天提前到校准备教具,课堂上精神饱满地讲解知识,课后耐心批改作业、辅导学生。32年来,他用一堂又一堂数学课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用爱与责任诠释着乡村教师的担当。白发与黑板交相辉映,成为大山深处最动人的教育风景。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在新华小学干到退休。看着孩子们走出大山,考上高中、大学,再苦也值得。”罗林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