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变迁|情倾“乡舍”

作者:舒爱国
编辑:季佩佩
责任编辑:徐雪
校对:杨可佳
审核:覃嵩松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为记载玉屏侗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玉屏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玉屏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县政协组织人员精心编撰了《变迁》文史书籍。微玉屏将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情倾“乡舍”
舒爱国
  我出生于1978年11月,是贵州省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茅坡村人,父母给我取名“爱国”。因爱国,我于1994年至1998年在北京卫戍区警卫部队服役,献身于国防事业,退役后留北京从事房地产工作,从员工一直做到高管。但我更恋家,一生最难舍的还是乡愁情结。
  一直以来,我骨子里的乡土情结从未改变。贵州在哪儿?是属于云南吗?是属于贵阳吗?每当听到身边的陌生人用满脸疑惑的表情问起自己的家乡,强烈的自尊心和地域认同感,激发了我想要给家乡做点什么的欲望。2015年底,我在北京事业前途大展时,却毅然作出决定,结束北漂,返乡创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在家乡朱家场镇水田村投资创建乡舍农工旅一体化基地。
  在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从最初的一个农家乐开始,到综合性教育基地及乡村新业态的成型及实际运营。我们不等不靠,在艰难中持续投入2200多万进行基地硬件建设,并以每年200余万的运营费用保持团队凝聚和发展。
  回想起乡舍农工旅一体化基地的创建经历,道路并未一帆风顺,充满艰辛曲折,个中有成功、有喜悦、有收获、有对家人的愧疚……
  乡舍农工旅一体化基地是2016年初开始创建的。基地取名源于到北京参军入伍不久做的一个梦和对家乡的深情思念,所以将基地取名为“乡舍”有对母亲、对家乡思念之意。
图片
乡舍研学基地
  乡舍建设之初,正值全国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时期,我本着对乡愁的渴望,倾注心力重点定位在乡村发展综合性休闲产业,开始投资创建乡舍。一期建设非常顺利,从项目申报到手续的办理,再到项目落地和施工建设,不到3个月的时间。那时,县直各职能部门为我创业提供了很多便捷服务,同时,镇政府还专门组建工作组,全程为我们协调用地等事宜。玉屏县委、县政府在深化“放管服”方面的改革红利,让我可以放下很多不必要的顾虑,轻装上阵,一门心思谋发展,全心全意放手干。
  2017年6月,乡舍一期休闲娱乐山庄及户外拓展基地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营,由于拓展基地的建成及组织开展各种拓展活动,率先突破了传统的吃饭、娱乐休闲方式,拓展活动及趣味性活动让消费者感受休闲娱乐的同时,增进了团队凝聚力,更能体验不一样的乐趣,所以,第一年的经营非常红火,周末经常会有客人订不到房而遗憾。
  2017年是玉屏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乡舍一期项目以600万资金投入完成基建的同时,解决和带动了周边30多人就业,为决战脱贫攻坚贡献了绵薄之力,这让我感受到了创业的价值,这是在外面做高管时体会不到的感受。
  2017年7月,我考察了广东省湛江炭之家。这是一个以炭为特色的工旅融合休闲景区,产品有木炭、活性炭及日化产品,木炭是用树龄12年以上的龙眼、荔枝等特质树木原料,以独特的技术工艺烧制而成的。炭系列产品已经营十几年,主要出口日本、韩国。附加值休闲产品主要是木炭理疗保健,是利用烧炭后炭窑余热及木炭、木酢液特殊的物理特性进行理疗保健的附加项目,形成了工旅融合的特色。考察炭之家后,促使我将投资的九龙炭厂进行整合扩建,决心计划加速二期建设进度,按照农工旅循环发展的产业布局,把原本在九龙的炭厂扩产搬迁至乡舍,整合资源,对生物质热能进行综合利用,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热能转换为热水,供山庄休闲业态使用,以提高产业附加值。
  2017年底,乡舍二期项目生物质热能生产线启动建设。2018年8月18日,第一根产品下线。随着生产线的建成,在试生产的同时,逐步进行了生活及办公场所建设。2019年1月,生物质热能生产线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
  为了探索生物质热能综合利用的路径及技术,我了解到南京林业大学研究团队经过研究探索,成功研发了农林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并已在国内4个生产基地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综合效益。这项技术已经超越了欧美、日本现有的技术,能够生产电能、热水、炭基肥、木醋活性肥等多种产品,把农林废弃物吃干榨净,完全颠覆了直接燃烧发电、单一产出的模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南京林业大学的周建斌教授是生物质能源多联产技术研发团队的领头人。2019年5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直奔南京林业大学拜访周教授,想全方位了解这种新技术的概况、研发经历、产业化过程。到了南京林业大学,才发现想找到周教授却没那么简单,连学校大门都进不去,没有被访人同意是见不到本人的。在校门口,我被认真负责的退役军人保安挡在了门外,与保安套了一天近乎,拉了一下退役军人的战友情,才得到保安给我打听了一下信息,了解到周教授已出差,一天后回,但保安仍不能给我电话。
图片

开展研学活动

  感谢了保安后,我仔细研究了学校的地形。第三天一早,从学校送后勤物资的入口随送菜人员混入了学校。到了周教授办公的地点,静候一天,没见到周教授来上班。第四天带着面包干粮等再次混入学校,守在办公室门口,尽量少喝水,担心上厕所错过。终于在下午上班时分见到了周教授。
  周教授听了我的介绍,非常热心,给我讲了研究生物质综合利用的初衷及发展趋势,并告诉我他一个月后要去河北平泉的院士工作站,那里可以看到生物质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邀请我去实地考察,我留了教授联系电话后,带着感激之情离开了南京,此行让我更加坚定了农工旅融合发展的信心。
  2019年6月,我专程到了河北平泉考察,到了现场带给我的是震撼,没想到普通的边角废料能有如此大作为。周建斌教授所研究的领域,叫作“生物质能源多联产”技术,乍一听,很高深莫测的样子。其实,该技术所研究的对象,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所谓生物质能源,就是指把农林废弃物,如树木、竹子、秸秆、稻壳、杂草等剩余物,经特殊工艺、特殊的技术装置,使其在限氧热解过程中,转化而成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等各种新能源及产品,如:可燃气体、木醋液、固体炭及生物肥等。仅燃气发电的尾气转化热水一项,就解决了平泉市区酒店、洗浴等大型生活热水的供应,不仅附加值高,还替代了煤的使用,解决了环保问题。
  考察回来后,我们就结合本地实际,首先引进了两台气化装置,对可燃气体进行综合利用,转化出生活热水供山庄使用。
  2019年7月,乡舍油茶林下炭疗养生区启动建设,在原生油茶林中利用空隙位置修建11个炭疗池,将工业产出的热水引入,并研究开发炭疗日用产品,做到工旅融合发展。
  在项目建设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投资远超预算,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抵押物手续不全问题,融资较困难。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在县领导的关注支持下,以县平台公司担保的模式进行了抵押贷款,2019年11月底完成炭疗项目建设,并计划投入试运行。然而,突发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既定的节奏,文旅行业也进入寒冬,运行计划被暂时搁置。
  三年疫情,让一切计划随着变化在走,工业生产因为原材料厂家的不断停产倒闭,于2021年底也不得不暂停生产。41人的团队每月工资及银行利息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身心俱疲,是军人的韧性和“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的荣誉驱使我坚持向前。
  在经历2020年的亏损后,我不得不改变策略,根据乡舍自然资源较好的实际情况,重点将经营方向倾向于乡村旅游,制定了“教育+”的模式,推出“乡舍带娃”等教育+休闲产品。运营以来反响良好,在未主动减员一个员工的情况下,维持了团队的稳定,为稳就业、保就业做出了企业的贡献。
  在“教育+”模式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步梳理了基地的特色,定位以“综合性励志教育产业园”为主线发展,创建最具体验价值和教育意义的综合性基地,让乡舍既是创业基地,也是教育阵地。“教育+”模式运营以来,已聚集了一批多领域、多专业的运营管理和执行团队,融合了军队文化+自然教育理念+体验式培训方法,搭建集产业发展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品体系,“产教融合”,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及国防教育;农业科普教育、农耕教育及劳动教育、青少年研学旅行、素质教育;学校军事化辅助教育;夏令营、周末亲子营;机关、企事业、团队聚会等主题活动。
图片
荣誉榜
  2021年9月,公司与玉屏中等职业学校达成合作,长期派驻军事教官入驻,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导入军事化教学+体验式培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军事化管理抓纪律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以思想励志教育激励学生自我成长,让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内化为学生个人的素质,稳步推进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实践”,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乡舍基地投入运营以来,每年承接游客、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单位工会及团建活动、国防教育活动等达3万多人次。解决固定就业38人,每年临时性用工2000多人次。
  回乡创建乡舍,虽然满足了我对乡愁的期盼,但也让我愧对妻儿,妻子玩笑地说了一句话:回去创业,钱看不到,人看不到,不知道要你干什么?是的,回来创业,投了个不断投入的行业,还看不到钱的回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中,也少有回家,没有对家人的照顾,都是她一人撑着家,照顾老小。虽是一句玩笑话,但道出了无尽的辛酸和承担,让我心如针刺一般。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坚持,目前投资了2200万元,形成集运营策划、教育培训、休闲娱乐、农业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和内容运营公司。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通过自身不断探索发展,乡舍被上级部门授予乡舍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铜仁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军优属合作单位、玉屏县委党校校外综合实训基地、玉屏中等职业学校校外技能实训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等。
  在乡舍创建过程中的许多艰辛,太多的感受无法用文字表达,但也让我收获很多。2019年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贵州省最美退役军人、贵州省脱贫攻坚群英谱英才、铜仁好人;2020年入选贵州好人榜;2021年荣获最美玉屏人,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老兵你好》栏目专访;2022年当选铜仁市人大代表,玉屏自治县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县工商联兼职副主席等。这些是荣誉,也是驱动我前行的动力。